学校要闻

【广商人的乡村振兴故事】梁迪源:躬身田野践初心,振兴乡村担使命

来源:党委宣传部 发布时间:2025-07-07点击数:

在乡村振兴的广阔舞台上,我校青年教师梁迪源以脚步丈量民情,以实干诠释担当。2023年5月—2025年6月,他作为马坡镇靖西村驻村第一书记,带领村民强党建、兴产业、惠民生,让这个村庄焕发新生机。

从“外来书记”到“自家人”:党建聚民心,点亮乡村希望

初到靖西村时,梁迪源面对的是一张张陌生而质朴的面孔。如何赢得信任?他的答案是:走进田间地头,倾听最真实的声音。两年间,他的足迹遍布全村每一户人家,笔记本上记满了村民的“大事小情”。

“村子要发展,党建是关键。”驻村开始,梁迪源就将建强村党组织作为首要任务。他从规范组织生活入手,创新开展“党员亮身份、树形象”行动,设立党员责任区、党员示范岗,引导党员在乡村振兴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他还挖掘返乡大学生和致富能手加入村委后备队伍,培养4名青年村民入党,并定期组织培训学习,提升其综合素质,为村子留下一支“带不走的先锋队”。

(梁迪源为困难群众申请政策补贴)

田埂上的“创新课堂”:产业兴村,托起致富梦

“光靠传统种植,村民的腰包鼓不起来。”梁迪源瞄准特色产业,将“党员课堂”搬到田间地头。他邀请农技专家现场教学,推广科学种植中草药、生态养殖等技术,鼓励农户科学种植水稻、中草药,养殖猪、鸡等,大力发展村级产业。协调学校资源,组织专家送课下乡,开展农业产业技术培训3次,400余名农户得到专业培训。为打通销路,梁迪源化身“带货达人”,他自掏腰包设计蜂蜜包装,通过电商平台帮村民卖出103斤滞销蜂蜜;又牵线企业中草药公司,盘活废旧厂房,每年为村集体增收近万元。两年间,258户脱贫户获得产业奖补130余万元,全村实现“零返贫”。

(梁迪源入户对农户自产蜂蜜调研)

(梁迪源清理水渠杂草垃圾,为农户耕作提供保障)

青春之光暖乡野:小事成大爱,照亮幸福路

“乡村振兴不是口号,是让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的改变。”梁迪源这样想,也这样做。他争取资金拓宽1.2公里村道,解决了道路狭窄,接送学生上下学问题,上学不再“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新安装153盏太阳能路灯,靖西村安装路灯总数达到了504盏,让靖西村成为马坡镇安装路灯最多的行政村,照亮了农户夜间出行道路;新建的灯光球场成了村民跳广场舞、办篮球赛的“网红打卡地”。

更让村民感动的是那些“额外”的温暖:他联系爱心人士资助3名贫困学子16500元学费;组织大学生下乡推广普通话、绘制乡村振兴墙绘,美化了乡村环境;深夜的“群众夜话”会上,他耐心解答政策,记录每条建议……村民大婶笑着说:“这娃比自家儿子还贴心!”

(梁迪源为村民解答政策)

梁迪源的故事不仅是个人奋斗的缩影,更是广商人精神的生动实践。驻村期间,他积极搭建校地合作平台,先后组织5批次200余名大学生走进靖西村,开展支农支教、文化下乡等活动,为当地村民送去新知识,也丰富了乡村儿童的假期生活。学生们在田间地头也学习了农业知识,在走村入户中厚植家国情怀。

两年的驻村生涯,梁迪源把青春汗水洒在靖西村的土地上,也把广商人的担当刻进了村民心里。如今,漫步在靖西村的乡间小道,路灯明亮、产业兴旺、笑声朗朗,一幅乡村振兴的画卷正徐徐展开。而梁迪源的故事也激励着更多青年党员: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让青春在泥土中绽放光芒!

作者/一审:夏 姚

编辑/二审:冯金凤

审签/三审:王卫兰

上一条: 我校第七期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培训班结业仪式暨第八期青马班开班仪式顺利举办

下一条: 广西工商职业技术学院2025年继续教育工作第一次会议顺利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