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0日,人工智能学院“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继续扎根广西那床村,聚焦产业调研赋能、红色文化传承与基层技术支援,以专业所学服务乡村需求,在躬身实践中深化国情认知,贡献青春力量。
专业赋能,夯实产业根基。 团队食品检验检测技术与食品质量安全专业成员清晨即深入田间,开展精准的农产品抽样检测工作。此举旨在为摸清当地农产品质量安全底数、提升产品市场竞争力提供坚实的数据支撑,助力乡村产业提质增效。

倾听历史,传承红色基因。 下午,团队怀着敬意走访慰问村中三位老党员。成员们悉心聆听老支书苏显同结合自身经历,剖析当前村庄发展面临的现实挑战,特别是农产品销路不畅与村民就医不便等痛点;党龄52年的青文保老人深情讲述“那床村”村名历史渊源,让队员们深刻感知乡土发展的厚重脉络;老党员黄日葵则自豪介绍村里濒临失传的特色传统技艺——纯手工制作表演狮子头,其精美造型与鲜艳色彩承载着独特的村落文化记忆。这场面对面的历史访谈,不仅传递了关怀,更是一次生动的红色精神洗礼与乡土文化教育。




技术下沉,服务基层治理。 慰问活动同期,团队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成员在村委会提供精准技术服务。他们对办公电脑进行了全面系统优化与维护,有效解决了长期困扰村干部的电脑卡顿问题。针对日常办公需求,队员们还进行了常用软件的操作指导和实用技巧培训,切实提升了村级组织的办公效率与数字化治理能力。

此次实践,团队通过扎实的产业数据采集、深度的历史访谈和精准的技术服务,多维发力。不仅为那床村的产业发展提供了初步科学依据,有效提升了基层治理效能,更在倾听老党员奋斗故事、触摸村庄历史文脉的过程中,深刻体悟了奉献精神与初心使命。学子们以实际行动践行服务宗旨,将专业知识书写在乡村振兴的广阔天地间,深化了对国情社情的理解,彰显了新时代青年的责任担当。